【资料图】
元朝文学家姚燧70多岁时,侍妾侍奉他沐浴后,宠幸了她。谁料次日,侍妾竟说:“您已年迈,倘若我之后有了身孕,担心会被家中怀疑,不如您留个证物给我吧!”这件证物之后果然救了她。 姚燧生于1238年,出生在河南洛阳。他的父亲早年曾在北方势力中效力,在辽金时期已任官。随着女真族败给蒙古,姚燧成为了忽必烈的谋士。后来,蒙古人建立元朝,姚燧继续留在元朝任官。 尽管生于异族统治之地,但是姚燧自幼受伯父姚枢的儒家教育,深受仁义之道的影响,成为了一个和善的人。 没多久,姚燧被召入修国史,凭借其出色的文学造诣,创作的史文备受文人推崇。
然而,作为一位大文学家,他也有着自在奔放的一面。他常常与红楼中的歌舞美姬交往,多情却又有自己的原则。 一次,在江州游历时,姚燧听闻当地有美酒佳肴,因此决定一探究竟。他来到一家红楼,巷尾的一家娱乐场所,看见一位容貌美丽的歌姬在台上婉转演唱,歌声飘扬,掌声雷动。醉醺醺的客人们目不转睛,其中一位男子情迷意乱,举杯向歌姬走去。他笑着说:“姑娘唱得妙,这杯酒送给你,一饮而尽吧。” 歌姬微笑着,却委婉地拒绝道:“公子,请恕我继续演唱,饮了酒就唱不了了。”尽管歌姬这样拒绝,男子却感到众人的注视,颜面扫地,羞愤难当,于是转而将自己的屈辱,发泄在歌姬身上。 歌姬深知自己身份卑微,无力反抗,只能站在原地,默默受着侮辱,心情难以言表。 看着美丽的女子受到羞辱,姚燧无法袖手旁观。他严厉斥责那名男子,让自己的家仆将其赶出红楼。 姚燧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歌姬,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关心,通常人们对歌姬的命运漠不关心。姚燧的高尚品格,引起了歌姬的敬佩。
歌姬名为阿香,她向姚燧表达道:“这位大人,多亏了您,否则我可能会受更多的嘲讽。您可以叫我阿香,您的恩情我无以回报。只要您有任何需求,尽管开口,我必尽力满足。” 姚燧微笑着回应:“请再为我唱一曲小调吧。” 从此,姚燧成了红楼的常客,每日光临,专心聆听阿香的歌声。 两人的交往渐渐加深,阿香在姚燧的关爱下,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呵护。 姚燧逐渐被阿香所吸引,了解到她的过去,理解她并非是自愿来到这个地方。 于是,在合适的时机,姚燧赎出了阿香,将她带在身边。 姚燧游历多年,带着阿香归家。他的妻子曹氏见状,明白其中含义,没有怨言。经过简单的准备,姚燧正式迎娶了阿香为妾。 时值姚燧年近古稀,年事渐高。有一天,他醉酒归来,阿香侍奉他沐浴。
醉意中,姚燧被阿香的美丽吸引,二人的关系在那一刻,有了新的变化。第二天清晨,姚燧苏醒,望着身旁的阿香,明白昨夜发生了什么。 然而,阿香不愿因谣言受害,她紧握住姚燧的手说:“老爷,恕贱妾多想,毕竟您年事已高,不知何日便会西去。贱妾倘若日后侥幸怀孕,可能会引起怀疑,恐难以自辩。请您给我一件凭证,证明我的清白。” 姚燧经过一番思索,同意了她的请求。他让人取来笔墨,在自己的里衣上题写了一首诗:“八十年来遇此春,此春过后更无春。纵然不得扶持力,也作坟前拜妇人。” 阿香得到这首诗后,心安了不少。姚燧的这首诗,不仅道出了她和侍妾阿香之间的关系,而且他本人还自嘲地提到了年老后“不得扶持力”。 不曾想,没多久,姚燧果然离世。与此同时,阿香也怀上了姚燧的孩子。丫鬟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曹氏,她也得知了一切。 愤怒之下,曹氏找上门去质问阿香。阿香从容地拿出了姚燧留下的诗,这首诗成了她的救命稻草。尽管曹氏内心怒火滔天,但是面对事实,只能无奈罢休。 时光飞逝,阿香怀胎十月,生下了一个男孩。村中百姓议论纷纷,传颂着这段不同寻常的故事。 阿香与曹氏之间的矛盾,也在时间的洗礼下逐渐平息,姚燧的仁义之举,为阿香赢得了尊重。
姚燧的英勇行动,阿香的智慧决策,一首诗的力量,以及这些行动所带来的良果,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 在那个年代,英雄救美的情节总是引人动情,而阿香的明智选择,则为这个佳话画上了绝妙的句号。 对此你怎么看呢?欢迎留言。我是惊鸿,喜欢的话,就请点击下面,多多关照吧~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