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菜、坐车、吃饭、美发、洗浴、观影、求医问药……在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,步行15分钟范围内,从群众基本生活到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满足。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,成为“圈内”居民幸福生活的代名词。
(相关资料图)
早饭后,6岁男童小雨一家的生活在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便捷地延续着。
“妈妈,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么?”“大王花,你看这书的名字叫作《植物的朋友圈》,里面一共有700多种植物,你找找都认识哪些”……10时许,小雨和妈妈李女士在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起快乐地看科普绘本。“这里环境不错,宽敞明亮,适合小朋友看的书也多。”李女士笑着说。
另一边,小雨的父亲已经来到光明小胡同里的一处摊位,找师傅修理孩子的书包拉链。顺路,他还买上了妻子要吃的麻辣鸭货和儿子喜欢的水果。“修鞋、配钥匙这些小修小补的服务摊点,附近都能找到。”小雨的父亲说。
如此便捷的生活体验,就是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要达到的效果。
去年,我市成为全国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建设试点城市。一年来,12个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应运而生,光明社区就是其中之一。
光明社区地处市中心,基本商业业态齐全,他们的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该如何打造才能更具优势?
社区组织开展了入户调查,居民们的反馈也挺强烈。“咱们没有新式的读书地方”“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需要解决”“周边修车、刷车的地方太少了”……围绕大家的意见建议,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刘华宇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一一想办法,能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,实在解决不了的,他们反馈给上级部门,争取尽快实施专项招商。
就这样,社区敬老餐厅和亲子阅读空间先后启动并提供服务。
社区工作人员继续开动脑筋:附近商业业态齐全,怎么能让居民更便捷地享用呢?
于是,一张电子商圈地图诞生了!
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能提供便民服务的商家进行统计,绘制出一张电子商圈地图,与商家信息一起上传到“朝阳生活管家”微信小程序,蔬菜水果、超市便利、餐饮美食、生活服务、休闲娱乐等信息在上面都有显示。点击“蔬菜水果”栏,可显示当天的菜价、肉价,选择所住小区,还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。
社区继续开动脑筋,在电子商圈地图的基础上再开发,又开通了社区服务、物业服务等内容。
居民体验如何呢?
新华路上一家烘焙店门上挂着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站点”的标志。店员高女士说,醒目的标志既方便居民识别,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顾客,“感谢社区对我们的认可,我们会更好地为顾客和附近居民服务。”
刘华宇介绍,目前光明社区多家基础保障类商家开通了上门送货服务。结合辖区美发店众多的特点,社区成立了“益剪联盟”,免费为辖区的老年人、残疾人、贫困家庭人员等群体理发,目前已有10余家商户加入,30余名理发师成为志愿者。此外,他们还加快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,满足居民个性化、多样化、特色化需求。
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范围内,功能还在延伸……
“我们在原有的商业基础上充实了高端餐饮、洗染、健身、家政服务、娱乐等品质提升类门店,并在社区设置了韵享小剧场、艺享舞蹈室、运享健身区,提供免费观影、文艺表演、运动健身服务,满足居民文体活动需求。”刘华宇表示,随着智慧化、数字化的理念不断深入,他们还将创建智慧化小区,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质量,促进生活圈与商业圈融合,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,将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打造成为服务保障民生、推动便利消费、促进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,畅通区域经济微循环,切实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,提升生活品质,带来生活便利,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来源:朝阳区 长春日报
编辑:刘素娜
责编:陈思秀
校对:张 吉
监制:谢晓晖
关键词: